威海新闻网讯 国庆假期,我市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依旧忙碌,建设者们奋战在施工一线,抢抓施工黄金期,不断刷新“进度条”。
超高压海底电缆生产基地加速落成
10月2日,沿经区海埠路一路向北,海岸边两幢高耸的建筑引人注目。记者走进建筑内,随处可见工人忙碌的身影——这里是山东电工海底电缆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现场。
山东电工海底电缆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记者 匙亮 摄
“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立塔和悬链车间,预计今年完成建设,明年1月设备进场、6月开始试生产。”项目综合管理部副主任玄继云说。这个假期,他和许多工作人员一样每天都要来到建设现场,为项目早日完工投产这一目标坚守岗位。
山东电工海底电缆生产基地项目将从事超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的生产,总投资30亿元,规划设计6条悬链生产线和6条立式生产线,预计年实现销售总额65亿元。自去年7月开工以来,项目建设始终节奏紧凑。眼下,电缆车间、研发楼、办公楼、实验大厅等建筑的主体施工已结束。
假期期间,这里每天仍有至少160余人活跃在建设现场。电缆车间内,各类设备已运输到位,第一条生产线不久后将开始试生产。
“未来,海缆从制作到运输的全过程,都能在这个基地内完成。”玄继云介绍,原材料将在绞线车间“编织”成导体,通过输送通道送至悬链或立式生产线进行技术加工,再经过电缆车间收尾后,从码头“出海”。
相较于陆地电缆和近海电缆来说,超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的长度更长,因此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项目所生产的产品正是瞄准了行业前端的这片“蓝海”——这里生产的500千伏直流海底电缆不仅传输容量大、耐电压等级高,而且在水深200米、温度70℃下也能够正常运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该项目将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进行72项自动化项目技术升级,涵盖工艺流程、工艺管理改进、智慧物流等多个板块。“届时,只需控制中心一声指令,海底电缆生产、输送、装运的智能化联动一气呵成。”玄继云说。
随着立塔、悬链车间两座建筑进入完工“倒计时”,整个项目完工投产的日期越来越近。预计2026年,项目将全面投产,打造北方最大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
安全员“守护”项目上千天
确认运梁船是否到达指定位置,检查钢箱梁吊具与临时吊耳是否连接好,吊耳连接限位挡板是否安装紧固到位……10月4日,G228丹东线乳山口大桥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为即将开始的钢箱梁吊装做准备工作。
身为“安全员”的成峰,心也跟着提了起来。成峰是该项目办公室技术安全部工作人员,平时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及监督管理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从2021年4月至今,成峰已经安全“守护”项目上千天。
眼下,面对刚刚进入钢箱梁吊装阶段的项目,成峰更是格外“上心”。即使处于国庆假期,他也一大早就赶到现场,对各种风险点进行重点检查。
成峰(右)正检查乳山口大桥安全设备运行情况。 记者 孙大伟 摄
“近期筹备吊装的是位于中跨的钢箱梁,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海面是否划定警戒区、是否有警戒船来回巡逻提示过往船只等。”成峰指着早已在海上“待命”的警戒船介绍,因为桥梁中跨位于海上,钢箱梁吊装又属于高空作业,所以作业期间需提醒来往船只避航或就地等待作业结束,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从主塔上横梁处下来后的成峰“游走”在施工现场各处,这里摸摸,那里看看,还不时拿起手机拍照,随时随地守护项目施工安全。“常见的就是临时用电和消防安全问题,再就是需要关注现场设备是否做到‘一机一闸’,还有一二三级配电箱的问题。”成峰边走边“扒拉”,即便很多设备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已经做过每日检查,他仍会再次“抽检”一遍。
随着钢箱梁吊装的推进,两岸主桥面“会师”在望,成峰“离开”项目现场也有了确切的日期。细数这三年多的日子,成峰感慨自己好像一点一点看着项目“长大”,会努力让项目安全“成年”。
中试产线月底将“跑”起来
10月4日,记者来到山东鸿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莱赛尔纤维基地,一座占地9000余平方米的灰白厂房已拔地而起。车间内部,碎浆机、薄膜蒸发器、水洗机等大型生产设备到位,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碰撞声,工人们各司其职进行安装工作。
在鸿泰鼎新材料项目现场,工人正在安装设备。纪哲 摄
顺着车间一圈走下来,项目部处长肖磊盘算着:“这几日,生产设备就全部到位了,国庆假期我们加紧安装,把中试产线各环节串联起来,争取本月底让生产线‘跑’起来。”
鸿泰鼎项目是我市“基金招商”的一次成功实践。去年,高区管委与威海产投集团联合设立3亿元产业基金,成功并购鸿泰鼎项目,在高区投资设厂。从今年5月破土动工,到眼下中试产线投产在即,肖磊跟着项目一路走来,介绍起项目的“含金量”,他如数家珍。
“我们把公司总部迁到威海,也借此机会对产线进行一次升级,研发更多功能性的莱赛尔纤维,实现阻燃、抗菌等目标。”肖磊说,未来这条中试线,将是公司研发产品的“主阵地”,通过中试后再在生产线上全面铺开。
产品性能升级,生产工艺环节也进一步优化。项目生产的莱赛尔纤维以可再生的木材制成的浆粕为原料,工艺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回收率达到99.5%以上,可实现循环利用。同时,项目还将采用干法碎浆—直接溶解—干喷湿纺的工艺,整个生产环节以物理反应为主,能耗可降低20%至30%,达到绿色环保、零排放。
国庆假期,和肖磊一起坚守项目一线的还有8名员工和近30名安装工人。肖磊说,现在正是工期节点兑现的关键时期,每个节点都环环相扣,大家一起抢工期、保进度,目的是让项目尽快投产。(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 曲黎悦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