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17个工作日,为企业省下2100万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晚报      发布时间: 2019-03-05

环翠区发改局高效服务企业,跑出环翠“加速度”

17个工作日,为企业省下2100万

威海新闻网3月5日讯(记者 王春苗) 3月1日上午,位于环翠区张村镇的威海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鑫新材料”)车间里,去年年初从德国进口的10台设备正在调试中。再过几个月,这批新设备就能投入使用了,届时可年产3万吨包装铝箔。

这批进口设备价值3700万美元,仅关税就需缴2100多万元。根据我国相关政策,鼓励类项目进口设备可以享受免税政策。

威海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10台进口设备仍在调试中。

然而在申请免税过程中,海鑫新材料却遇到了棘手问题。2017年12月,眼看着设备就要入关,但由于手续在程序上出了问题,耽搁了很长时间,免税手续迟迟办不下来。

要知道,一旦设备入关,就意味着企业难以享受到免税优惠。紧要关头,环翠区发改局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指派专人负责该事项。

根据相关政策,外资项目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要由国家发改委出具免税确认书。按投资规模,这批设备的免税手续需经市、省发改委初审,通过后再转报至国家发改委审批。按照惯例,跑下全套手续需几个月的时间。但这次,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到一个月。

“时间就是金钱”。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带领海鑫新材料负责人到市发改委沟通、汇报,当天下午就拿到市级审批。接着又到省发改委汇报,详细了解相关政策要求,掌握免税申报程序、要求、所需材料。

第一趟济南之行恰好赶在2018年1月1日。当大部分人都在享受元旦假期之时,市、环翠区发改部门工作人员和海鑫新材料负责人等4人,却踏上去济南的动车。由于处在假期,车票一票难求,4个人只买到一张坐票。上车后,谁都不好意思坐,也没心情坐,最后4个人挤在餐车上,一路上忙着研究材料。

然而,这趟济南之行并不顺利,事先准备的材料还有很多不符合要求和不完备的地方,大家只能一遍一遍地修改。

环翠区发改局工作人员(右一)到企业送服务。

“需要提交的申报材料有7项,共700多页。为抢抓时间,我们逐字逐句帮助企业拟制请示文件等文字材料,尽最大努力确保材料符合申报要求。”环翠区发改局工作人员回忆说。

数量单位不符合要求,工作人员就帮着换算;合同需要英文译本,工作人员就帮着翻译、核对;每当省里有反馈,工作人员就加班加点修改。就这样,工作人员加班了好几个通宵,申报材料前前后后改了6稿,还多次邀请市发改委领导共同审核把关,这才完成了材料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去年1月,审批正在进行中的时候,新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实施了,部分免税条款发生了变动,这让大家心里顿时紧张起来。好在和省发改委沟通之后,得到的答复是该企业仍然符合免税政策。真可谓虚惊一场。”工作人员说。

1月8日,一行人再次奔赴济南,省发改委在审核完相关材料后,出具了转报国家发改委的文件。得到消息后,没等文件打印出来,他们就立即订好去北京的机票,环翠区发改局与市发改委领导、企业负责人马不停蹄地到国家发改委外资司、产业司分别进行汇报、沟通,并递交申报材料,最终得到国家发改委相关领导的认可。

审批过程中,环翠区发改局工作人员全程跟踪对接,全力汇报推介,陪同企业负责人先后到市、跑省、进京10余次进行专题汇报,得到三级发改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使得该申请以最快速度由市转报至省,由省转报至国家,最终在企业设备入关之前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从2017年12月26日受理申请,到2018年1月19日获批,环翠区发改局仅用17个工作日,就帮助企业完成免税申报。高效率办事,高质量办事,跑出了环翠“加速度”。

据了解,这是环翠区近年来成功申报的最大一笔进口设备免税金额,对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全市新材料技术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回顾这段与时间赛跑的经历,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不无感慨。回顾一年的工作,其实这只是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一个典型案例。为了企业发展,环翠区发改局工作人员甘当“保姆”和“店小二”的事例还有很多。

多年来,环翠区发改局深入开展“三联三服”,平均每周都要走访一次企业,深入企业内部,真正了解企业所需。在企业人才服务方面,过去一年,环翠区发改局共争取上级各类无偿资金1.1亿元;为海鑫新材料等3家企业申请进口设备免税2331万元,创历年之最;助推区内企业成功获批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和2家市级工程实验室。同时,认真落实“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节省企业时间成本;共审批、核准、备案项目186个,总投资202.14亿元,限时办结率100%,极大优化了辖区营商环境。

春节刚过不久,新一年的工作已经早早开展起来了。“三联三服”走访情况如何?还有哪些企业有困难需要解决?这些都是环翠区发改局工作人员一直挂在心上的要紧事。

“‘三联三服’活动还是要继续开展,‘精勤紧实快’的工作热情仍然要保持。只要企业有需要,我们就一定尽力服务好。”展望未来的工作,工作人员信心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