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威商动态
邀请函”点亮“蓝色梦” 南海新区借力威商大会挺进深蓝
来源: 威商大会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 2019-04-20

一封威商大会的邀请函能带来什么?南海新区说,可以点亮一个“蓝色梦想”。

微镜头:

院士携60人专家团队为海而来

4月17日,放下手机的南海新区党群与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丁晨有些激动,对周边的同事说了一个好消息:“任院士已经确定来参加咱威商大会啦!”

丁晨口中的任院士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3月,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刚落户南海新区。前些天,任露泉院士就带着60多人的院士团队着手开始研究工作。

以仿生结构设计与制造为研究方向,该团队将通过研发机械传动齿轮等高端仿生零部件,助力海洋装备制造创新发展。

深探访:

追了12年,“蓝色梦”愈发丰满

在南海新区的近20名嘉宾邀请名单里,包括任露泉在内的海洋专家人才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国家高层次人才专家肖加奇早早订了往返威海的机票,回程特意推迟到大会结束的一周后。除了参加威商大会,他还要来南海新区看看项目厂房建设情况。

肖加奇和另外4位将要来参加威商大会的嘉宾都是国内可燃冰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几年前,肖加奇等人就想合作进军可燃冰勘探开发领域,却苦于找不到适合项目落地的“摇篮”。

肖加奇等人的“梦想成长地”需要这样的标准——当地政府必须全力支持产业发展;重点得有一定的海洋工程产业基础;能使学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在2018年的一场海洋经济论坛上,南海新区自主设计研发的“威海南海·海梦”号海洋资源调查船引起了肖加奇的兴趣。意想不到的是,双方“蓝色梦”不谋而合,首次威海之旅就敲定了项目、场地安排、扶持政策等。肖加奇等人当即决定在南海新区成立山东蓝海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院、威海海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肖加奇等人研究的可燃冰开采设备已经有样品了,即将进行产业化。

在“双招双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南海新区坚持以“海”为中心,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瞄准前沿领域、夯实合作平台,着力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携手威海蓝色经济研究院,打造国家级蓝碳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建设国家蓝碳示范区;国家高层次人才时晨带领研发团队,进行海洋超深水柔性管研究,技术全球领先……诸多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为海而来,填补一个个海洋装备、海洋生物等产业链条的空白,推动南海新区成功入选首批省科技兴海示范基地。

“以梦为马,以海为疆”。自2007年新区成立开始,南海人就有了一个“蓝色梦”。追梦路上,不乏涉海优质项目相伴。“我们来南海新区9年了,当时选择这里,也是看到了有港口。”南海新区企业中恒管桩负责人王政红坚信,有港口的城市有潜力有未来。

面朝大海的9年时光里,中恒管桩已成长为全省领先的管桩生产商,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并在越南建立分厂。近两年,中恒管桩从南海新港发出的货物有两万多吨。眼下,南海新港一期两个万吨级泊位正在忙碌。这两个散杂货码头,为中恒管桩产品走出南海乃至走向国际提供了更大方便。

随着南海新港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疏港公路建设完成、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南海新区的港口资源优势不断放大,临港产业持续聚集。

如今,南海新区临港产业区内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企业,并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海洋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精细化工等5大产业集群……海岸线上,一颗颗“蓝色梦”被逐渐点亮。